周山南麓,洛水之濱;風華正茂,踔厲奮發。
時間像一支如椽巨筆,從未停下擘畫絢麗篇章。自1992年國務院批準設立洛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來,洛陽高新區山水萬程、步履不停。肩負著“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推動“科技與經濟結合”歷史使命的國家高新區,始終堅持與改革同行、與時代同步、與發展同向,在這片發展的沃土上不斷書寫著新的傳奇。
“十四五”時期,洛陽高新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河南省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為指引,加快推進整合、擴區、調規、改制。以深化改革激發活力,以優化布局拓展空間,以創新驅動引領產業升級,以集約綠色提質增效,完善優化開發區功能定位,更好發揮開發區經濟建設主陣地、主戰場、主引擎作用,持續為“建強副中心、形成增長極”提供科技支撐和創新引領。
創新驅動添活力
“全市第一!”
截至2021年年底,洛陽高新區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超過全市平均水平,勇奪第一。
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創新。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關系到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助于提升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激活發展新動能,打造核心競爭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后勁。
近年來,洛陽高新區始終以“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打造優質創新生態”為目標,大力推動科技創新。該區堅持把創新擺在風口產業發展的邏輯起點,集聚創新要素,完善創新體系,為風口產業發展積蓄新動能新優勢。
搭建創新平臺矩陣。高新區搶抓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省級創新平臺整合機遇,推動各級各類創新平臺提質增效。今年,普萊柯獲批建設國家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獲評省級產業研究院,維度眾創空間獲評國家級眾創空間,洛陽金鷺等3家企業獲評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抓好創新主體培育。今年以來,全區財政科技支出已達2.98億元,同比增長8.2%;評價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78家,全市占比23%;研發費用投入達到18.6億元,同比增長20%。高新區力爭2023年全區高新技術企業在全市比重達到30%以上。
科技創新重在轉化應用。中航光電“5G光網絡用關鍵器件”項目獲評省級重大科技專項,普萊柯生物“畜禽滅活疫苗成果轉化”等3個項目入選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支持名單。全區技術合同成交額21.14億元,同比增長23.8%。下一步,將扎實開展“揭榜掛帥”活動,用好龍門實驗室氫能產業研究院平臺優勢,引導雙瑞特裝、東旭氫能等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合作,推動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應用轉化。積極申建“河南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進一步提升高新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輻射帶動能力。
科技創新,人才是第一資源。高新區深入實施“河洛英才計劃”和“洛陽市百名科技人才入企計劃”,修訂完善區《推進“頭雁人才”行動暫行辦法》,健全高水平人才激勵和保障機制。據統計,僅“十三五”期間,洛陽高新區就集聚“中原學者”等各類創新創業人才近11萬人,其中博士256人、碩士4115人,中高級技術職稱人員19650人,擁有國家人才計劃入選專家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人。
產業賦能增動力
“加氫5分鐘續航400公里?!?/p>
今年10月初,洛陽市第一輛氫能源汽車在氫能汽車產業園順利下線,這標志著洛陽汽車產業正式迎來“氫時代”,洛陽高新區新能源產業由此站上新的“風口”。
經過近年的發展,高新區已初步形成以智能裝備、電子信息、新能源和生物醫藥企業相對集聚的產業集群,但是呈現出:企業多而不精、聚而不聯,沒有形成鏈式發展、協同創新的產業生態。
刀刃向內找問題,有的放矢抓提升。針對這些問題,洛陽高新區通過深入研究未來產業發展規律,對標全市十大重點產業集群及澗西六大產業集群,立足自身產業發展優勢,選定了智能機器人和氫能源汽車兩大風口領域,圍繞“造人”“造車”整合產業鏈群,進一步錨定人工智能及制造、新能源及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經濟等風口產業方向加速產業布局。確保風口產業更加聚焦,產業鏈條更加明晰,產業協同更加緊密,招商引資更加精準,真正做到把產業落到風口上。
尤其是今年以來,洛陽高新區認真落實市委產業發展“136”工作舉措,深入實施換道領跑戰略,凝心聚力搶抓風口產業,推動產業發展方向朝智能機器人和氫能源汽車兩大風口領域匯聚,力爭在新一輪區域經濟版圖重構中乘勢崛起。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高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達到111.3億元,同比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完成610億元,增長16.4%,全市占比13.2%;工業投資完成29.6億元,增長20.8%,主要產業發展指標均優于全市平均水平。
綠色發展提“顏值”
產業發展增“綠”,企業內部帶“綠”。
近年來,洛陽高新區在綠色發展方面,以發展低碳經濟為主線,通過提高入園項目能耗準入門檻、加強重點耗能企業監管、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園區循環化改造等措施,積極推動技術改造,推行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有效提高了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穩步推進,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綠色園區建設帶動高端產業發展。洛陽高新區牢牢把握“高”“新”的發展定位,厚植優渥的雙創土壤,不斷集聚創新要素,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2022年,洛陽高新區擁有國家級備案眾創空間5家、河南省級眾創空間3家;各類孵化載體36個,其中國家級孵化載體14個,河南省級孵化載體13個,孵化面積近100萬平方米。
進入新發展階段,洛陽高新區聚焦智能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材料、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圍繞上下游產業,努力填補產業鏈上的斷層和空白,著力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創品牌,推動主導產業鏈向兩頭延伸,向高端發展。在智能裝備制造產業方面,形成了以中色科技、中汽昌興等為代表的成套裝備設計與生產企業。
強化管理提升園區綠色化水平。對入園企業和新建項目加強低能耗、低碳門檻管理,嚴把“能評”和“環評”關,將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環保評估文件及其審查意見,作為項目審批、核準或開工建設的前置性條件。對明確限制入區的項目,政府一律不予審批、核準、備案,土地管理、規劃和建設、環保、質監、安監等部門不得辦理有關手續。已有的高能耗、碳排放超標企業應進行技術革新、環境整改,仍然達不到要求的企業,要求其強制退出。
同時,洛陽高新區正在推進國家創新型園區創建和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通過以創新驅動激活產業創新動力、以技術改造加快工業轉型升級、以清潔生產審核引導綠色發展等舉措,園區建成區內已全部實現雨污分流、污水集中處理,污水處理率達100%;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工業固廢無害化處理達100%;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實施率達100%。
營商跑出“加速度”
招商引資再結碩果!
5月30日下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大樓,洛陽高新區與前海方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雙方將在基金合作、人才培養、項目落地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合作,進一步加快高新區風投創投落地,促進風口產業發展。
招商引資背后,是營商環境建設。近年來,高新區錨定智能機器人和氫能源汽車兩大風口領域和相關風口產業,著力在新一輪“以人工智能場景應用為特征的智能機器人研發、制造”“以氫能源汽車制造為引領的新能源、新材料”賽道競爭中,實現搶灘布局、占位領跑。
簽約新時達機器人、新石器無人車等9個項目,總投資80.5億元;簽約東旭氫能汽車產業園、星耀新能源10萬噸級硅碳負極材料等5個項目,總投資160億元;簽約360中部數字安全產業基地、有鵬第三代半導體等4個項目,總投資155億元……在產業招商方面,圍繞人工智能及制造、新能源及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生物經濟等領域發揮優勢。
在平臺招商方面,優化機器人產業園、中電光谷產業園、北航科技園、中科科技園、生命科技園等產業平臺的要素保障,深入推動與豫信電科、中國科技開發院、深圳城市產業發展集團等優質平臺合作,謀劃建設眾創萬洋城、深產發集團等新型產城融合招商平臺,利用平臺專有能力,推動風口產業項目協同配套、集群發展。
在資本招商方面,高新區今年引進洛陽百富科創投資等3只基金,12只在運營基金總體規模達94.1億元,已累計投資各類項目以及子基金39.5億元。在外資外貿方面,借助自貿區和綜保區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把吸引外資、做大外貿的落腳點放到推動風口產業發展上。
改革關頭勇者勝,而立之年再出發。洛陽高新區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洛陽高新區將凝心聚力,持續發揮“五區聯動”政策優勢,激發放大創新活力,著力打造功能疊加、動能強勁、活力迸發、特色彰顯的開放創新高地,在重塑重振中把高新區打造成為全市風口產業主戰場、改革開放新高地、經濟發展增長極,為洛陽實現萬億級經濟總量目標作出高新貢獻。